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星期五
首页 > 陇原风采 > 正文

永登“社火”闹新春 承载“非遗”祈福年

发布时间:2023-02-03 19:36:04

  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兼有迎春、祭神、驱疫和狂欢意义的大型民间文艺游演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正值农闲,辛苦了一年的庄稼人满怀喜悦心情,集结起来“耍”社火,“闹”新春,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满,久而久之,在黄土大地上形成习俗。

  癸卯年正月十二,清晨一大早,兰州市永登县来自13个乡镇的社火队员们身着盛装,聚集在县城滨河大道上,祈盼着对新春的问候和祝福,向父老乡亲们拜年,向县委县政府表达真诚的祝福。在锣鼓喧天中,13支社火队有序进入街道观众区拉开活动帷幕,彩车开路,舞狮子、走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耍龙灯等节目逐个登场表演,营造出一场文化艺术视觉的盛宴,吸引众多的群众前来观看。

  据介绍,永登的社火,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四前后开始,到元宵节则进入高潮,正月十六日以后便以“送瘟神”而宣告结束。地道的永登社火,最前面是春官,其后为狮子、旱船、高跷、龙灯、竹马子、铁芯子、大头和尚戏柳翠之类,由太平鼓队、秧歌队殿后。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城关镇社火队率先登场,彰显了城关儿女“永立潮头,登峰夺阵”的精神气脉,社火队由满城村和南街村的500多名社火老把式和爱好社火的村民,以及祥威武术学校学员、老年大学的学员组成。让公众们一睹蜚声中外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硬狮子和近年来蔚然兴起的软狮子;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舞龙队;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旱船 、老虎、 棕熊、武术表演、女子太平鼓方队、老年大学学员秧歌队、鼓点激越的腰鼓队、惹人发笑的瓜娃子、瓜大妈等等。展现出了充满现代气息,彰显时代精神的大型彩车,以及引领未来的彩旗方队。

  苦水镇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苦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类20多种,被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沃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玫瑰之乡”。苦水太平鼓舞出了时代节拍与发展强音。

  “遍生兰草,马足芬芳,为西来第一沃壤”的武胜驿,社火展现了如今多民族和谐共荣,特色美食香飘丝路。

  河桥镇马军社火历史悠久,节目丰富多彩,曲调悠扬喜闻乐见,表演的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舞彩扇、扭秧歌既丰富了乡村文化建设,又提高了乡村人民的文化素质,展现出乡村人民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精气神”。

  在社火表演中,硬狮子表演最具看点人,柳树镇营儿村社火的硬狮子舞与一般的舞狮不同,狮子头大且重,狮子身躯内部为木条做成的硬架子,整个狮子身长约两米八,高约一米八。狮子由两个人共同舞动,引狮人和狮子在表演中都按照八卦图行走,永登硬狮子舞道具形体高大而威猛,头重近20公斤,表演起来给观众威武、强健、悍烈等感觉,表演内涵丰富,其表演主要在八卦图中,狮子的各种动作蕴含着天、地、人等元素,通过狮子拜天、拜地、拜人,以娱天地诸神,赐福人间百姓,实现祈福和避灾的愿望。

  龙泉寺镇社火队由2辆彩车、10个表演方队组成,春官老爷身穿官服头戴官帽,说些应时吉语祝词,引得观众发笑。同时映入眼帘的是太平鼓表演队,由50名壮年男子组成,个个宛如京剧舞台上的武将一样威武,鼓声咚咚,黄土腾腾,龙腾虎跃,地动山摇。一边擂鼓,一边舞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粗犷的气势,显示出高原人憨直奔放的性格和充满勇猛的阳刚之气,令观赏者无不为之振奋鼓舞。

  坪城乡是兰州市最大的天然高山草甸牧场,冬春漫长、寒冷,夏秋短暂、凉爽,自然植被良好。歇地沟村社火大头和尚戏柳翠:该舞由两人表演。男角戴"大头和尚"面具,着青布长衫,手拿银刷,因面具大而称为大头和尚,和尚有弹尘、拜佛、大摇大摆耍蒲扇等动作。女角(传统习惯为男扮女装)扮柳翠,亦戴笑容满脸的面具,身着彩旦服,手持折扇。柳翠有搔首弄姿、耸肩等动作。二人见面嬉逗、追逐,动作夸张,表演内容取材于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尚戏柳》。舞蹈表现了月明与柳翠从初识到相好这一段情节,幽默风趣,浪漫色彩浓厚,加上扭、摇、追、逗等技巧动作,别具风韵。


  树屏镇是跨越黄河丝路西行的第一镇,水墨画卷,精彩树屏,兰州水墨丹霞、龙王池欢乐谷、东沟桃花源,树屏产业园、甘味小镇等展示着树屏的全面振兴,全域旅游、全域城乡融合在这里率先兴起。舞龙表演是最具代表性社火,金龙、青龙,二条龙在十多个人的支撑下,碎步起跑,动作多样,表演出“蛟龙出水”“蛟龙漫游”“蛟龙戏水”“单龙戏珠”“双龙戏珠”,在“红珠”的引领下,两条飞龙追扑“红珠”,时而向上翻腾,时而俯首向下,能给观众一种龙入云霄而又破浪入海的感觉。


  红城社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花样繁多。流传有城隍出府、高跷、铁芯子、天平鼓、非遗项目“红市花灯”久负盛名,是永登古八景之一。腰鼓队激荡着青春的活力,动作欢快,鼓点清脆。腰鼓是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被流传,独具魅力,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中堡何家营社火,表演年代久远,至今保留着传统表演形式,硬狮子舞、太府灯、滚灯等项目具有典型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是永登社火中较完整延续的民间传统项目。社火中的滚灯表演2011年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滚灯表演是北宋年间传入,一直在该地流传至今。灯罩是一个直径约40㎝的透明球体,球体内外两层,外层转动,外层用薄纸或纱黏糊,贴上剪纸,内层固定着灯,在转动中烛光透过灯壁放出五颜六色光亮,十分美妙,社火中的滚灯数量不等,旧时有36盏寓意36天罡,72盏寓意72地煞,现在扩大到108盏,寓意《水浒》一百单八将。

  大同社火队以仪仗队、“春官”为先导,表演时,以“耍狮子”“舞龙灯”“打太平鼓”“跑旱船”“小三场”“扭秧歌”等为主要内容,表演活泼多样,唱词诙谐,场面壮观、多姿多彩。妖婆是表演中最活跃的人物,其化妆夸张到极点,麻子脸、大嘴斜裂,耳吊红辣椒。他手执两个棒槌,—边敲击,一边出入队伍,一边和人们打招呼,说些或吉利或俏皮的话,常常惹得观众捧腹大笑。

  连城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民俗文化丰富,是连城民间工匠比较集中的地方,民间文化有传统社火、三月初七的青苗会及各种民俗活动,传统社火节目精彩,形式独特,内容丰富,保留着河湟地区的远古风味。连城牛站社火,有春官、舞狮、跳鼓、秧歌、蛮婆子等,文化空间的氛围浓厚,融入了当地明清文化元素,有着多民族文化成分,文化内涵丰富,含有蒙、藏、土、汉等多民族文化成分。高跷是社火中的重头戏,源于古代巫术,是与天神相接近的一种传神活动。由青年男子踩,跷腿高2米到3米,以戏剧中的本戏为主,演出时有三十幅跷子同时巡街表演,没有扶杆,行动自如洒脱。

  通远镇牌楼村社火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反映一方之文化,保留一地之风俗; 主题以“航行新时代,复兴中国梦”,表达出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村民们愿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坚守初心使命,建设美丽新农村。这个方队表演者们精神抖擞,洋溢着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据悉,永登社火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新发展演变,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多年来永登太平鼓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大型文化活动,展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永登人民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风采。(黄智杰)

 

来源: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