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4年09月19日,星期四
首页 > 陇原风采 > 正文

兰州市今年前七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1天 绿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发布时间:2024-08-27 17:46:36

  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社会全过程、各方面,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话题。8月27日,兰州市召开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推进情况及污染防治、环境安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据介绍,截至2023年底兰州市碳强度为1.87,较2020年累计下降14.61%,“十四五”碳强度累计下降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截至202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2020年累计下降2.6%;截至2024年7月3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1天,优良天数比率75.6%,同比增加3.9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5、同比下降1.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甘肃省博物馆蓝天白云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介绍,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面源污染四大污染源为防控重点,综合运用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督导巡查、追责问效等措施,推进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加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同时推动实施一批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进一步降低燃煤污染、工业污染强度;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制定印发枯水期水污染联防联控方案,组织开展污染源日巡查、水量日调度、水质日加密监测、信息日报,共出动巡查人员10507人(次),检查河洪道2728条(次)、排口12357个(次)、水源地54个(次)、涉水工业企业589家(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确保了枯水期水质安全。深化河湖长制落实,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在主要河道布设视频监控设备637台,覆盖岸线长度1180余公里,有效提升了河湖监管水平。配合开展省级黑臭水体交叉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黑臭水体存在的问题,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积极推进刘家峡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污染源清理整治评估对接谈判,协调汇报省级加快刘家峡、西固岸门、榆中青城水源地优化调整划定工作,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全口径涉重金属排放企业(包括在产和关停)排查工作,切断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途径,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动监管,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和食用农产品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场所用地为重点,在土地供应证核发前,依法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截至目前,12个地块在土地供应证核发前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四是深入推进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制定2024年兰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点和计划,“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47项指标体系已全部完成2023年目标,其中21项指标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84项任务已完成37项,98个“无废城市”建设工程已完成37个,成功创建435个“无废细胞”;五是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防控体系。发挥兰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指导作用。截至目前,对已审批的110个项目环评,均在审批环节应用“三线一单”成果进行分析,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兰州市城关区黄河段开发旅游项目

  在坚决打好环境安全保卫战方面:一是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健全完善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细化落实“一河一策一图”,有效预防和应对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推动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加强与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领域协作。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探索“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规范重点风险源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应急队伍和应急能力建设。分解落实《适应气候变化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二是严格核与辐射监管。巩固提升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成果,持续推进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的核安全监督执法工作,制定印发《2024年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督查检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对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安全和防护设施运行管理、高风险放射源管理等6个方面40多项内容进行检查;建立了兰州市核与辐射应急及反恐专家库,组建了兰州市辐射事故应急监测处置队伍和第三方社会技术支援单位;构建省放废库等重点目标的智能化管理;开展年度辐射安全风险评估与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性监测,目前完成了城关区、西固区、榆中县、皋兰县、红古区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核与辐射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督性监测,切实提高了防范和应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开展全市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完善环境风险预案更新。全市符合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条件与预案备案的企业627家,除3家停产企业外均已完成备案;其中重大风险源企业8家,较大风险源企业42家,一般风险企业574家,备案率99.52%。

兰州市绿色公园空气清新

  兰州市发展改革委介绍,在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方面。开展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升级行动。以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为支撑,深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潜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用能结构,促进全市高耗能重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对石化、冶金等19个重点领域的19家企业、38条生产线能效水平以及产能、产量等情况进行摸底,对低于基准能效水平的6条生产线,组织专家指导企业制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方案,实施技改项目12个,总投资28.04亿元。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建设。已建成新能源项目8个,在建新能源项目7个,共完成投资59.73亿元。扎实推进黄河流域重点工程。纳入国家《纲要》的3个项目进展顺利,纳入省级《规划》的14个项目陆续开工。纳入市级黄河重大项目库的428个项目,已完工89个,正在建设218个,谋划储备121个。2024年实施甘肃省兰州市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和甘肃省兰州市三北工程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双重”“三北”建设项目,总投资1.7757亿元,建设退化林修复13.7万亩、封山育林10.17万亩、营造人工乔木林1.23万亩、营造人工灌木8.47万亩、人工种草面积3.5万亩等,进一步提升全市抵御风沙侵袭生态服务功能,推动兰州市林草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兰州市西固区环卫部门暑夏洒水除尘降温

  兰州市水务局介绍,积极推进全市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不断加大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全国坡耕地、小流域、淤地坝建设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持续加大黄河兰州段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24年以来,加快推进实施10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任务39.9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26.19平方公里;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狠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设施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推动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有效防止因生产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在遥感监管、水土保持方案管理、监督执法、补偿费征收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实筑牢监管监督体系。2024年上半年共对24个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对60余家生产建设单位进行了约谈,下发现场检查通知、督察意见、督办通知、整改通知86份,下发信用惩戒告知书4份,全市共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629.20万元,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使用率。

兰州市榆中县举办全省自行车赛事

  兰州市自然资源局介绍,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坚持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强规划纵向传导,严禁随意调整规划,严格规划监督实施。依托黄河谷地群山环抱、大河中流的山水肌理和独特自然禀赋,统筹城市有机更新,综合运用城市设计手段,着力优化城市蓝绿空间布局,有效提升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推动城市品质实现美丽蝶变。加强生产矿山日常监管,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强调“谁破坏、谁治理”,做到“边开采、边修复”,不断健全强化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全周期监管制度。聚焦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完成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核查,确定差异化修复策略,争取资金5622万元,推进实施5个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项目。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现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家、省级绿色矿山5家。

兰州市西固区关山绿色植被修复

  兰州市林业和草原局介绍,以黄河流域兰州段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治理为目标,以兰州市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兰州市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为依托,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持续实施兰州市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规模81.08万亩,总投资4.98亿元,目前已完成46.54万亩;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总规模4万亩,总投资800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把握“三北”工程六期政策机遇,谋划申报320.32万亩的兰州市“三北”工程六期任务,将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列入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核心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列入了黄河“几字弯”协同推进区,积极申报资金落实“三北”工程。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下一步,将系统落实省政府、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27年,力争在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