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天水市清水县,田间地头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部分乡镇,冬小麦如同翠绿的绸带在大地上铺展开来,长势令人欣喜,预示着来年的丰收。今年,清水县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助力小麦单产提升。
王河镇:科技兴农结硕果
在王河镇,冬小麦已出苗显行,绿意盎然,如同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新装。种植大户王凡奇站在田间,望着自己种植的420亩的冬小麦,脸上洋溢着笑容。“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科学种田,收入提高了不少。”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科技兴农的肯定。随着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推进,以及良种化、机械化、标准化进程,王河镇的冬小麦展现出了破土早、生长旺盛的喜人态势。
近年来,清水县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科技支撑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针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制约因素,集成组装本地化综合技术方案,推广不少于3项符合资源节约、增产增效、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在重点乡镇全覆盖开展综合技术方案的示范展示,大幅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王河镇副镇长王永田表示,全镇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抓农时,及早部署、科学规划种植面积和种植地块,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引导农户学习农业技术,科学管理土地。目前,全镇3.6万亩冬小麦长势良好,田间管理工作正有序开展。
金集镇:农技指导服务成效显著
在金集镇的小麦良繁基地里,麦苗青青,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碌着为冬小麦进行“健康检查”,农技人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悉心指导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
据了解,自入秋以来,金集镇以“保面积、增产量、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紧盯小麦种植面积,科学规划种植区域。截至目前,全镇已播种冬小麦13000余亩,建成750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处,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目标迈进。
为了强化农业技术指导,金集镇按照《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方案》要求,包村联户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每名县乡农技员联系2名农业生产大户或农民技术员,联系2-3个家庭农场或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
据了解,清水县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遴选100户科技示范户,指导示范户加强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应用展示示范,加快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使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此举不仅提升了农业技术的普及率,也为农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确保了冬小麦的健康成长和丰收的希望。
土门镇:良种推广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在土门镇的小庄村上窑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麦苗整齐、长势喜人。村党支部书记苏小平指着绿油油的麦田说:“今年我们村集体在这里种植了1000多亩冬小麦,用的全部是‘兰天42号’,这个型号的冬小麦出苗率特别高,长得特别好,目前已经长了4-5公分了。”这不仅体现了土门镇在小麦种植上的科学选择,也彰显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成效,通过遴选推介一批主导品种,因地制宜地推广抗锈、抗寒、抗倒伏、大穗优质丰产的小麦优良品种,为小麦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土门镇还在品种选择上下功夫,大力推广小麦主推技术,包括宽幅匀播、药剂拌种、化肥减量增效、一喷三防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帮助农民提高了种植效率,减少了化肥使用,同时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为小麦的稳产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当前土门镇1.44万亩冬小麦长势喜人。下一步,土门镇将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气候、冬小麦长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逐片指导,抓紧抓好小麦冬季管理工作,为春季返青管理打好基础,保障夏粮稳产增收。
农技推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清水县冬小麦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25万亩以上,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7%,小麦总产也占粮食总产的30%以上。
清水县农技推广站站长汪世昌告诉笔者,“今年,我们在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技术示范基地建立方面,引进小麦新品种,建立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基地500亩,集成推广宽幅匀播、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模式,开展新品种引进筛选、最佳施肥量、不同栽培模式等试验研究,以‘高产稳产‘’一控两减’为核心,协同栽培、种子、肥水、植保、农机各个专业,集成推广涵盖耕、种、肥、药、机全要素绿色生产技术,凝练耕、种、收、 贮全程管理模式来提升小麦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