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5年04月27日,星期日
首页 > 陇原风采 > 正文

天水清水:食用菌多元化种植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2-28 11:19:57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天水市清水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用小小食用菌激发乡村振兴“大能量”,助推清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眼下的白沙镇到处都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来到白沙村、鲁沟村地摆木耳食用菌建设点,农户们抢抓晴天好天气铺设“菌床”,挖掘机来回作业,大家手拿铁锹平地、起垄、打点、放线,都在为地摆黑木耳的种植作足准备,现场一幅繁忙热闹的景象。

  “我们白沙镇按照‘三园九点满庭院’的发展思路,推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县上投资衔接资金362万元,建设14个村9个地摆木耳种植点80亩。同时,动员317户农户种植庭院木耳,经营主体和合作社种植木耳219座,连栋大棚5座。预计今年种植木耳800万棒,年产值可达5000万以上。目前,全镇9个地摆木耳点同时开工建设,为木耳种植做好前提准备。”白沙镇副镇长李爱国说。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从大棚菌棒到地摆菌棒、庭院菌棒,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白沙镇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许多村民通过参与食用菌种植、采摘等环节,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提高了收入水平。

  “今年,鲁沟村在赵沟桥头新建了1个地摆木耳点,占地约5亩。目前正在进行打点、起垄、放线。下一步我们要铺设排水管网,预计4月中下旬可以上菌棒,能摆菌棒35000棒。预计1个菌棒净利润是1块钱,到年底可村集体增加收入35000元。”白沙镇鲁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文璟说。

  一片木耳、一方产业、一条致富路。地摆黑木耳区别于棚内木耳种植,采取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使产品实现了天然无公害,因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下,更加接近于纯天然野生黑木耳,口感更佳,且产值高,经济效益可观。

  白沙镇利用河流用水优势、用地优势、形成沿河流域食用菌大田地摆、林下地摆产业聚集规模,预计67.5亩地可摆放90万菌棒,产值可达90万元左右,可有效节约村集体发展食用菌成本,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全镇13村首批扶持发展庭院地摆木耳农户317户,占庭院面积3773平方米,共摆木耳菌棒约7.5462万棒,预计增收9-10万元。大棚内分别有立体种植、吊带种植、地摆种植不同形式,园区全年可生产菌棒1240万棒,种植菌棒800万棒,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

  今年,清水县将紧盯打造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着力做大做强食用菌,以创建省级食用菌现代产业园为抓手,积极推广“大棚+林下+地摆+庭院”种植模式,食用菌规模达到3000万棒以上,创建“清水黑木耳”县域公共品牌,真正让食用菌产业撑起群众的增收路。(王利萍 赵甲伟 王志君)

来源:清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