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迈向网络法治新征程 推动网络法治新发展”研讨会召开 专家建议:要发挥网络法治教育研究支撑作用

发布时间:2024-08-16 14:17:33 阅读:

  三十年来,我国互联网实现跨越式“蝶变”成长,走过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三十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网络法治建设的理念认识,网络法治建设成就显著。

  三十年来,我国走出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聚焦依法治网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重点围绕网络法治建设未来前景,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会同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以及部分科研院所、相关高校,召开主题为“迈向网络法治新征程 推动网络法治新发展”研讨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取得的亮点成就,探讨和展望了新征程上网络法治建设的新蓝图和新愿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对以网络空间法治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面对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的新时代网络法治需求,大家认为,网络法治工作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准确把握新形势、瞄准新目标、明确新任务,进一步做好网络法治工作,让网络法治工作迈向新征程,迎来新发展。

  三十年 历史成就有目共睹

  今年6月1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这部全景式报告生动、系统、全面地回顾我国网络法治建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理念原则、经验启示和实践成效,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法治智慧和法治方案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回望30年网络法治建设历程,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日趋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网络法治实施持续深化,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全面提升,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我国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有力推动网络法治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依法治网之路,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在发言中肯定,中国网络法治建设与网信事业同行、同向、同频,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治理智慧和法治方案。

  “过去三十年,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人震撼,为网络法治建设作出贡献的法治工作者令人敬佩。”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说,网络法治事业为我国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也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个亮点。

  30年来,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网民。网络法治在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全面规范网络空间秩序、切实维护网络合法权益、持续建强网络安全屏障、积极促进网络空间国际交流等方面,功不可没。这部系统展示中国网络法治30年成就的全景式报告,也得到了与会专家肯定。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蔡立东认为,《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报告,开启了建构中国网络法治自主知识体系的新阶段。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等专家认为,《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可以作为法学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书目,对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建设乃至中国网络法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看未来 开拓创新任务艰巨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进一步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必须清楚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新任务、网络空间风险呈现的新特征、全球网络治理凸显的新趋势。

  推进依法治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莫纪宏认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舆论飞地,要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使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司法机关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建议,司法机关需要采取创新的治理思维和模式,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虚拟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实现对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同时,司法机关需要切实发挥职能,深入研究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网络司法规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我国司法制度在网络社会的功能范围、效能系数。同时,应当引导并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推动新时代网民法治素养的提升。

  三十而立,网络空间法治化深入推进,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服务保障。未来,如何更好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始终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成为大家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认为,应当进一步提升网络法治系统性、前瞻性,细化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提高社会公众网络法治素养。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程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冯辉等专家就加强涉外网络法治建设,健全无人驾驶、互联网金融和平台治理制度规则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促发展 教育研究发挥作用

  教育研究方案、人才培养体系、智库培育建设、师资队伍构建等成为此次研讨会上频被提及的“关键词”。

  为适应网络强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实践,把握网络法治建设趋势,各高校在网络法治建设研究方面做出多项举措,从相关研究院、研究中心的创建,到设立融合学科专业、专注培养相关领域人才,再到网络法治的研究课题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各大科研院校不仅机构建设、培养方案各具特色,名称使用也不拘一格,如网络法、数据法、计算法、信息法、互联网法治、人工智能法、未来法等。

  莫纪宏认为,各高校应以前沿的学科建设为发展方向,不断提升研究质效。网络法治建设的实践需求推动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学科建设又能够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网络法治建设三十年的成就为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王伟国建议以《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为基础,总结网络法治建设经验,提炼理论命题,促进法治理论创新。同时,推动理论成果转化,将网络法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政策建议、立法建议或司法实践指南等实际成果,为完善网络法律体系、推进网络执法和司法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互联网领域技术更新迭代快,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聚焦现实需求,林维、梁迎修等专家建议,网络法治研究要持续关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重大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郭雳认为,高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完成面向前沿科技与法学基础的课程,为国内、国际相关规则的制定和治理实践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储备。来自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的袁康、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中心的付玉明等专家也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法治专门教材、课程体系,加强网络法学师资培训培养,推动网络法治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网络法治实现了由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跃升,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并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网络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迈向网络法治新征程,推动网络法治新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迈向网络法治新征程 推动网络法治新发展”研讨会召开 专家建议:要发挥网络法治教育研究支撑作用


法治日报-法治网


  三十年来,我国互联网实现跨越式“蝶变”成长,走过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三十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网络法治建设的理念认识,网络法治建设成就显著。

  三十年来,我国走出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聚焦依法治网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重点围绕网络法治建设未来前景,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会同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以及部分科研院所、相关高校,召开主题为“迈向网络法治新征程 推动网络法治新发展”研讨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取得的亮点成就,探讨和展望了新征程上网络法治建设的新蓝图和新愿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对以网络空间法治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面对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的新时代网络法治需求,大家认为,网络法治工作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准确把握新形势、瞄准新目标、明确新任务,进一步做好网络法治工作,让网络法治工作迈向新征程,迎来新发展。

  三十年 历史成就有目共睹

  今年6月1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这部全景式报告生动、系统、全面地回顾我国网络法治建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理念原则、经验启示和实践成效,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法治智慧和法治方案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回望30年网络法治建设历程,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日趋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网络法治实施持续深化,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全面提升,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我国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有力推动网络法治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依法治网之路,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在发言中肯定,中国网络法治建设与网信事业同行、同向、同频,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治理智慧和法治方案。

  “过去三十年,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人震撼,为网络法治建设作出贡献的法治工作者令人敬佩。”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说,网络法治事业为我国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也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个亮点。

  30年来,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网民。网络法治在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全面规范网络空间秩序、切实维护网络合法权益、持续建强网络安全屏障、积极促进网络空间国际交流等方面,功不可没。这部系统展示中国网络法治30年成就的全景式报告,也得到了与会专家肯定。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蔡立东认为,《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报告,开启了建构中国网络法治自主知识体系的新阶段。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等专家认为,《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可以作为法学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书目,对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建设乃至中国网络法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看未来 开拓创新任务艰巨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进一步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必须清楚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新任务、网络空间风险呈现的新特征、全球网络治理凸显的新趋势。

  推进依法治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莫纪宏认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舆论飞地,要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使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司法机关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建议,司法机关需要采取创新的治理思维和模式,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虚拟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实现对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同时,司法机关需要切实发挥职能,深入研究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网络司法规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我国司法制度在网络社会的功能范围、效能系数。同时,应当引导并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推动新时代网民法治素养的提升。

  三十而立,网络空间法治化深入推进,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服务保障。未来,如何更好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始终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成为大家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认为,应当进一步提升网络法治系统性、前瞻性,细化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提高社会公众网络法治素养。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程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冯辉等专家就加强涉外网络法治建设,健全无人驾驶、互联网金融和平台治理制度规则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促发展 教育研究发挥作用

  教育研究方案、人才培养体系、智库培育建设、师资队伍构建等成为此次研讨会上频被提及的“关键词”。

  为适应网络强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实践,把握网络法治建设趋势,各高校在网络法治建设研究方面做出多项举措,从相关研究院、研究中心的创建,到设立融合学科专业、专注培养相关领域人才,再到网络法治的研究课题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各大科研院校不仅机构建设、培养方案各具特色,名称使用也不拘一格,如网络法、数据法、计算法、信息法、互联网法治、人工智能法、未来法等。

  莫纪宏认为,各高校应以前沿的学科建设为发展方向,不断提升研究质效。网络法治建设的实践需求推动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学科建设又能够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网络法治建设三十年的成就为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王伟国建议以《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为基础,总结网络法治建设经验,提炼理论命题,促进法治理论创新。同时,推动理论成果转化,将网络法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政策建议、立法建议或司法实践指南等实际成果,为完善网络法律体系、推进网络执法和司法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互联网领域技术更新迭代快,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聚焦现实需求,林维、梁迎修等专家建议,网络法治研究要持续关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重大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郭雳认为,高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完成面向前沿科技与法学基础的课程,为国内、国际相关规则的制定和治理实践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储备。来自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的袁康、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中心的付玉明等专家也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法治专门教材、课程体系,加强网络法学师资培训培养,推动网络法治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网络法治实现了由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跃升,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并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网络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迈向网络法治新征程,推动网络法治新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王婧)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