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榆中县小康营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推广“一约四会”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载体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完善村规民约,弘扬良好民风“新风尚”。村规民约是村民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全乡17个行政村结合村民实际生活不断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内容,将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基层治理等理念纳入其中,针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滥办酒席、攀比炫富、好逸恶劳、涉黑涉恶、家庭暴力、吸毒赌博等不良风气,完善相应的约束内容。同时,将村规民约全面运用到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活动和村域文化墙的建设上,采取顺口溜、三字经等形式进行提炼,让村民自治有“纲”可依、有“策”可循。各村设置专栏进行展示,采取墙绘、广播、手册、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让群众广为知晓。采取“红黑榜”等方式,将积分激励机制纳入村民日常管理,把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五个重点纳入扣分项,实行“定期评比积分、双向加减核分、季度兑现奖惩”运行模式,奖红榜惩黑榜,形成监督落实长效机制,以“小约定”激发基层善治“大能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育,夯实基层群众共治共管共享的思想根基。
健全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新气象”。红白理事会是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平台。小康营乡推选组织协调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有威望、有影响力的老党员、村干部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群众办理红白喜事流程、婚丧礼金、宴席规模和标准进行引导管理,建立红白事登记报备制度。主动为村民婚丧事宜提供便利服务和必要场所,并进行全程监督。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常态化开展孝老敬老、厚养薄葬、抵制高价彩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更新婚丧观念,破除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弘扬健康节俭道德风尚。今年来,共简办红白喜事20余场次,为群众节省开支达50余万元,通过降低红白事操办成本,让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成立道德评议会,促进乡风文明“新图景”。道德评议会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向善向上的重要载体。各村通过村民推选、党组织推荐等形式,推选村内有威望的老党员、退休村干部、退休教师、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等人员组成道德评议会,评议委员会成员们平时通过现场评议、走访入户、说事评理、正反对比等方式开展评议,将孝敬老人、邻里关系、热心公益、家风家教、家居环境美好等内容纳入评议范围。结合“十破十立·移风易俗”十大行动之“深化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主题实践活动,表彰了“凡人善举”“好儿媳”“巾帼志愿者”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先进模范49名,以正面典型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是非观,营造良好村风民风,厚植乡村治理道德根基。
聚焦村民议事会,推动基层民主“新发展”。小康营乡吸纳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负责人和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两代表一委员”等作为议事协商主体,把“村民议事会”作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渠道,把“会场”设在村阵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比如,孟家庄村、洪亮营村在村内小广场道设立“议事亭”,不定期邀请干部和群众议事,群众提意见,干部听实情,不定议题、不限内容,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房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厕所改造、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李家营等村以“围炉+”活动为载体,邀请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就邻里纠纷、移风易俗等方面群策群议。乡村两级对账销号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
建立禁赌禁毒会,推动平安建设“新面貌”。小康营乡各行政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禁毒禁赌会,充分发挥禁赌禁毒会作用,在每个村设立“两禁”宣传员和禁赌禁毒举报箱,按照经常性、广泛性、针对性、多样性的宣传方针,邀请公安民警们走村入户,利用广播、宣传栏、法律知识讲座等进行宣传,同时,向群众发放禁毒禁赌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毒品踏查68轮次,为群众面对面介绍毒品种类,讲解吸毒和赌博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鼓励群众对赌博、毒品违法犯罪进行举报,引导和教育村民自觉抵制毒品、远离赌博,增强全民禁毒禁赌意识,确保乡村健康平安,营造人人禁毒禁赌、人人拒毒拒赌的社会氛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康营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把“一约四会”作为乡村善治重要突破口,充分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激发群众“主人翁”的干事热情,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构建与民共治乡村事务、与民共享文明新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李娟)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