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皋兰县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试点先行、典型领路,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实现全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推动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户致富,打造助力乡村振兴新引擎。
“技术抱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
走进水阜镇标准化蛋鸡养殖场,现代化鸡笼一字排开,务工群众正在紧密协作,将一筐筐鸡蛋整齐装箱。笔者了解到,这些养殖场都是由该村党支部领办的养殖联合社建设的。“通过建立合作社,党群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更强了,现在支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水阜镇副书记杨重磊自豪地说。
水阜镇早在2021底实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2022年,镇党委在充分考虑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实际、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召集各村党组织经多方考察和反复讨论后,“一盘棋”统筹,组织全镇7个村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同出资600万元,于2022年4月注册成立甘肃阜源昌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发展蛋鸡养殖产业。
针对联合社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蛋鸡养殖人员技术不精等问题,积极向兰州正大有限公司寻求帮助,由该公司派遣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厂长,常驻蛋鸡养殖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同时,从本镇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土专家”中招聘2名人员从事养殖管理,并引进兰州正大有限公司无菌养殖技术,有效化解养殖风险,蛋鸡产蛋率达到96%,成效十分明显。
水阜镇蛋鸡养殖场打包车间,村民陈某和其他工友一起正忙着分拣、装箱。他说:“跟着支部走,发展有奔头,每天捡好了之后就封箱,封好以后堆在一起就可以了,每天还可以赚100元。”
联合社与兰州正大有限公司签订保护价格协议,有效降低了由于市场冲击导致集体收入受到影响的风险,保证了联合社和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联合社为附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1个,年人均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为每个村增加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带头跑、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基地联融”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与水阜镇不同,石洞镇以连片水地为重点,建设蔬菜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走进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蔬菜种植大棚、日光温室里,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大棚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碌采摘的身影。
“阳洼窑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成后,流转农户土地265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6座,钢架塑料大棚216座,育苗温室2座,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务工20多人,增加务工收入95万元以上。”村党总支书记魏正家介绍。阳洼窑村依托农业基础优势,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做法,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蹚出一条符合村情民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乡亲们,经过一年来的运营,我们村实现粮食丰产20万余斤,在册集体组织成员每人1份,每份分红小麦60斤!”日前,黑石镇白坡村党支部书记安方海大声宣布!
据悉,2021年,村上成立皋兰振昕旺种植专业合作社后,把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资金聚集起来,通过集体运营、流转入股等多种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释放出的红利正惠及越来越多老百姓。截至目前,白坡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360亩,用于小麦的种植。通过两年多的精心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今年分红粮食8万余斤,折合计价15万元以上。
“以点带面”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面对全县农业产业有特色、无规模,农业附加值较低等实际情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动能,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成为“三农”工作中一项新的课题,为此,皋兰县把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石洞阳洼窑、黑石大横、什川河口、水阜燕儿坪等村率先探索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先后在阳洼窑、大横、河口村投资2862万元,建设东西部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园、黑石镇大规模肉牛养殖产业园、什川镇省级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党建为引领、合作社为载体、产业为支撑,推动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园区”发展新模式,培育壮大产业优势。同时,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乡村旅游合作社、特色产业合作社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这些年,皋兰县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为抓手,不断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采取‘联社带分社、分社带农户’抱团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38个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广抱团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推进产业链党建联盟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禾尚头小麦、软儿梨、白兰瓜、高原夏菜、畜牧养殖等5个科技特派团作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皋兰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陶鹏介绍道。(王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