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星期二
首页 > 金城瞭望 > 正文

榆中县“甘草大饼”烟火里的温暖与匠心

发布时间:2024-12-23 13:24:56

  在榆中县甘草店镇,这个曾经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如今交通网络发达,高速和国道交错纵横,人流如织,而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美味——甘草大饼,它那醇厚的香味,慰藉着每一位过往旅人的身心。

  “去年积石山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从手机上看到消息,我心上就难受,我有一个想法就是给乡亲们送去些馍馍。当时我和我的家人连夜做了五百多个大饼,我就是一个做馍馍的,也没多大本事,就想着把这些馍馍送过去。”王萍花,这位行事利落且古道热肠的美食巧匠,怀着对传统美食的挚爱,在那一方占地不大却充满烟火气的馍馍铺中轻盈穿梭,用心对待每一个大饼的制作。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隐没,暮色悄然笼罩大地,时针指向下午五点多,王萍花已接到一百多个甘草大饼及其他馍馍的订单,她开始发面,着手第二天制作甘草大饼的准备工作。“别人家的馍馍用的都是发酵粉,我家的不一样,用的是老酵头子,所以馍馍味道才会好。”王萍花这样说,制作大饼需要优质的高筋面粉,并以传统的“酵头”作为发酵剂,再加入适量的温水进行和面,经过王萍花的双手在面团中有力地划动、翻搅、揉搓后,将和好的面团静置一旁,让其在悠然的时光里自然醒发。

  次日凌晨三点,王萍花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做馍馍,放寒假的女儿也睡眼惺忪地跟来帮忙,母女俩一起在这弥漫着面粉独特香味的小天地里忙碌起来。待酥饼、油馍馍这些工序复杂地做好后,迎来了甘草大饼制作的关键时刻,发酵好的面团柔软蓬松且富有弹性,这些细密气孔是时间与酵母的杰作,也是大饼美味的关键。王萍花将面团放上压面机压成宽条状面剂子,手持铁旋儿熟练地旋出大饼雏形,轻轻按压在鏊子上,仔细扎上气孔,这些气孔既保证了受热均匀,又作为精美的图案装饰,最后刷上金黄透亮的胡麻油,送入烤箱。铁制鏊子温度渐升,大饼在其中上烤下烙均匀受热。而王萍花母女也未停歇,继续在案前为下一锅大饼忙碌准备。

  清晨七点,夜色还未褪去,第一波甘草大饼新鲜出炉。其外形美观匀称,黄而不焦,火色鲜亮,正面纹路精致有序;咬上一口,口感绝佳,酥而不散,脆而不干,浓郁面香瞬间充斥口腔,细细品来,还有一丝甘甜在舌尖久久萦绕。

  “我是嫁到榆中的陇南人,我做这个甘草大饼已经十一年了,这个甘草大饼里边加的就是鸡蛋、清油、苦豆子,清油是自己家种的榨的胡麻油。”王萍花是这样介绍甘草大饼配料的。这小小的甘草大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王萍花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传承,它承载着甘草店镇的独特韵味,吸引着南来北往的食客,让这一传统美味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余萱)

 

编辑:王新强

来源:榆中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