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星期二
首页 > 金城瞭望 > 正文

皋兰:“田园牧歌”示范带串起乡村振兴幸福带

发布时间:2024-12-26 10:41:57

  一条示范带,盘活一片新乡村。近日,笔者前往皋兰县黑石镇和石洞镇的几个村子,实地探访“田园牧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纪实。

正全方位推进建设

  汽车沿着109国道沿线缓缓行驶,道路两旁的玉米秸秆零星散落在田地里。丰水村村民陈旭(化名)看着笔者上前采访,他便热情的介绍起来,“今年我种了30多亩玉米,获得产业奖补1万多元,现在乡村产业发展政策是越来越好,我也不用背井离乡,回家种地还可以照顾老人,两全其美。”

(资料图)

  “田园牧歌”是村民腰包“鼓”起来的踏实幸福。“田园”有了,“牧歌”中的“牧”也呼之欲出。黑石镇和平村肉牛养殖场是全县养殖和牛数量最多的一个牛场,每头比普通肉牛能多卖5000元。“黑石镇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着力建设‘田园牧歌’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小麦、饲草、瓜菜’万亩田园产业和‘万头牛、万只羊、万羽鸡’牧歌产业,‘以种供养、以养促种’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黑石镇党委书记付智义说。

(资料图)

(资料图)

  “我们聚焦党建与民生共美,做好基层治理文章。”付智义介绍,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引领下,黑石镇全程参与农户产业奖补验收、农房改造验收、拆危治乱、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针对留守老人多的现状,利用闲置校舍,建成爱心养老餐厅6所,为220名留守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积极对接黑石工业园区企业,建立就业岗位信息库,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打造“小安说事”“老书记话家常”等村民议事品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构建“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格局,进一步夯实了“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资料图)

  除了党建引领,皋兰县的人居环境建设也走在前。站在和平村公路边,放眼望去,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蜿蜒平整、通村入户,青瓦白墙的“兰派民居”窗明几净,展示新农村新生活新风貌的创意彩绘文化墙引人驻足……和平村党支部书记许万清介绍,许马路沿线和和平村村口交接处是一个丁字路口,过往车辆和人流量较大,示范带建设以来,村上圈出绿化带,建仿木围栏,房屋外立面进行彩绘等方式将这个三岔路口打造成了“车马驿站”主题微景观,让这里成为了和平村历史文化展示的窗口。并多次动员农户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废弃猪圈和旱厕,开展“拆旧建新”,改造户内人居环境。

(资料图)

力争5年建成示范带

  采访中笔者看到,在“美丽乡村、美丽农居、美丽廊道、美丽田园、美丽产业、美丽民生、美丽动力、美丽党建”的“八大美丽”方面,黑石镇规划细致,推进有力。黑石镇副镇长苏礼鑫介绍,田园牧歌乡村振兴示范带黑石镇片区主要以109国道为轴线,辐射3个村(和平村、星湾村、黑石村),区域全长12公里,涉及2117户7316人。今年镇上争取各级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1623万元,建成黑石村和牛育肥场、和平村禾尚头小麦产业基地等7个项目建设。同步完成“三清理”1.5万余吨、“三拆除”2.84万平方米、“三整治”250多处,和平村及示范带沿街、沿线废旧大棚90座,道路沿线建成“小菜园”“小花园”113处,栽植各类苗木3.5万棵,打造军民共建林、民族团结林4处,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禾尚头小麦产业基地 (资料图)

  据悉,田园牧歌乡村振兴示范带包括皋兰县水秦路、县城、土龙川三个片区,含12个村,长41公里,面积达573平方公里。涉及8897户30113人。该带以水秦路、国道109沿线为依托,以周边村庄抱团发展禾尚头小麦、设施蔬菜、肉牛蛋鸡规模养殖等为重点,统筹整合石洞、水阜、黑石3镇村庄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人文等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资源,系统谋划推进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基层治理,构建以石洞、水阜、黑石3镇为枢纽,沿线12个村为节点,辐射带动其他若干村的“3+12+N”的镇村一体、产业共融、配套协调、治理互促的乡村发展体系,示范带动全面振兴、全域美丽。

美丽农居 (资料图)

  按照皋兰县相关规划,该带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发展壮大产业为支撑、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以提升乡村风貌为补充,计划用2年时间启动推进(2024-2025年)、2年时间攻坚提升(2026-2027年)、力争5年时间全面建成(2024-2028年),梯次打造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方面具有示范引领的先行区和示范带。(郭玉琳 文/图)

来源:新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