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中县人社局坚持以民生为本,创新公益服务模式,让公益性岗位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泛、服务精准的社会服务网,让每一颗公益岗“螺丝钉”,化身民生服务“多面手”。
化身“宣传员”,惠民政策入民心。“赵阿姨,您千万不要点陌生链接,下载陌生软件”“陈叔,这本小册子您拿好,里面有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政策”。在日常工作中,城关镇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化身“宣传员”,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线上通过微信群等平台转发相关知识,线下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彩页,入户走访、唠家常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宣讲惠民举措,确保惠民政策真正达到家喻户晓。
化身“保洁员”,人居环境大提升。在建设美丽乡村行动中,定期不定期地对村内道路上堆积的落叶、白色垃圾、生活垃圾等进行清扫,并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拆除破旧横幅,清理胡乱张贴的广告卡片,实现“整治无死角、责任落到人”的管理模式,形成乡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长效机制,村域环境和面貌明显改善,居住环境和文明健康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全县现有公益性岗位保洁人员510人,他们正在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努力。
化身“服务员”,热心解答办实事。在县政务服务办事大厅,设立咨询台和导办服务,公益性岗位化身“服务员”,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主动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材料预审、业务引导等一站式服务,致力于为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贴心、高效的服务,有效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和往返次数,从而让政务服务更加人性化、高效化。
据介绍,榆中县人社局将持续推动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岗位开发空间,遵循“按需设岗、以岗定人、在岗领补、科学合理、总量控制、有序退出”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公益性岗位服务效能,实现公益性岗位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公益“小岗位”,迸发出大能量。(韦立荣)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