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央媒驻甘记者联合会 网站,今天是2025年04月26日,星期六
首页 > 金城瞭望 > 正文

榆中县:念好“四字诀” 这块地终于说清楚了

发布时间:2025-04-03 12:01:04

  “警察同志,有人把装载机停在我的院子里,影响我生活。”2025年3月初,榆中公安局甘草店派出所接到辖区村民报警,听报警人简单叙述,民警判断又是简单却棘手的邻里间的土地纠纷。

  矛盾纠纷无小事,一桩一件系民生。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等,这些看似一桩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影响着基层治理的“安全系数”和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榆中县公安局甘草店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底数摸排、责任落实、风险预防、日常监管、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创新构建“听、调、防、宣”四字法,多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动“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治理目标转化为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立足“听”字 确保矛盾纠纷起底梳理到位   

  准确把握群众诉求是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先决条件。矛盾纠纷的产生,大部分是各人想各人的事,站在自己立场想问题。作为一名矛盾纠纷调解员,首先要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理由,通过倾听更好地把握矛盾核心,为后续调解奠定基础。 

  “你看你看,警察同志,他把装载机停在这里,我的这磨坊和油坊怎么做生意。”村民老高点了根烟愤愤地说道。

  “这本来就是我的地,我在我自己的地皮上放东西怎么了?”邻居老费也不甘示弱,立马反驳道。

  “老费,你过来我跟你说。”刚来到老高家中的社区民警,看到两人正在院子里吵得不可开交,连忙上前将两人劝开。

  原来,老高和老费是远房亲戚,老费的父亲去世后,老费就想把十年前在父亲手里承租给老高的地要回来,但由于租赁关系年限已久,土地租金及房屋使用结束后所属权等都是当年的口头协议,再加上高某在这块土地上盖了厂房、添了设备,现在这块地的具体归属已说不清道不明。

走访了解情况

  围绕“调”字 多元联动精准化解矛盾纠纷   

  详细了解到老高和老费起争端的根本原因后,民警将两人情绪安抚下来后回所里向所领导进行汇报,并对掌握的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线索重点研判、专题会商,防止这起土地纠纷进一步激化。

  甘草店派出所打破传统调解模式的局限,整合多方力量,与韦营乡综治中心、当地村委会组成联合调解组,构建“多元调解矩阵”,形成强硬的调解合力。调解组分别多次前往双方家中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讲道理、讲法律。“老高辛苦这么多年也不容易,那些设备和建的那些厂房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挪走的,这是他们一大家子的主要经济来源,你也换位思考替他想想嘛!”社区民警颜为臣坐在炕头上,以拉家常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了老费的理解和宽容。经过多轮协商,找准症结疏通两方心中的“堵点”,双方最终放下成见,在村委会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梳理重点矛盾纠纷

  坚持“访”字 确保矛盾纠纷隐患清零到位

  “老高,这几天生意怎么样,找的新作坊收拾得怎么样了?”社区民警颜为臣带着所里新来的小宋再次登门了解情况。

  原来,甘草店派出所秉承对每一起矛盾纠纷秉持“管到底、管到位”的工作理念,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家庭、邻里等重点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梳理,听取矛盾纠纷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落实调解协议履行情况,防止矛盾反弹,不断巩固矛盾纠纷调解成果,做到案结事了,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处置闭环。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调解+回访”是甘草店派出所做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解纷止争。同时特别将因日常琐事报警两次以上的邻里住户列为“矛盾化解重点人员”,并坚持打好“回访牌”,深化服务系数,以“谁负责、谁调处、谁回访”的原则,定期落实“一案一回访”,努力做到事了人和。

上门回访

       突出“宣”字 确保矛盾纠纷预警预防到位

  “要不是你们多次上门调解,给我们讲政策讲法律,我们庄稼人不会处理,谁知道又闹出什么幺蛾子呢!”老费摸了摸后脑勺,憨笑地说道。

  “事结心了,和谐如初”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目标,榆中县甘草店派出所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关键环节,围绕矛盾纠纷的危害、个人如何预防矛盾纠纷、发生矛盾纠纷该怎么办、调解矛盾纠纷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充分发动村社干部等群防群治力量,联合村委会以“入村普法、入户讲法”的形式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同时,民警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进行以案释法,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有纠纷不冲动,有纠纷先冷静,有纠纷找法律”的“三有”思想,进一步巩固群众法治意识,筑牢矛盾纠纷前沿主阵地,逐步在辖区内养成群众用法化解矛盾的习惯,从根源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钱昱辰)

 

编辑:王新强

来源:榆中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