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万象更新。正值春播的关键时期,龙泉乡武家庄村的田野上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村集体马铃薯种植基地正在对180亩耕地采用机械化播种,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生动画面徐徐展开。
土豆播种覆膜机械化作业
近年来,龙泉乡武家庄村紧紧围绕县委五大农业产业布局,按照“小土豆大产业”的发展定位,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拓展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按照“选良种、增产量、拓市场、延链条”的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种植基地全程实施土地托管模式,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助力传统作物提质增效。前期我们选用陇薯7号等优良品种,运用测土施肥、黑膜覆土高垄栽培技术,后期采取水肥一体、无人机飞防技术种植,经测算,去年马铃薯亩产提升36%以上。今年我们动员更多农户采用机械化种植,运用土地托管模式实现产业增收。我们就是要一件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成。”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
土豆切种供给保障
武家庄村依托村级农业公司,与榆中县供销社下属宁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照“产销一体、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目标,实现马铃薯种植标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产业链条,去年村集体与农户累计销售量超350吨,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9.5万元,农户户均增收1620元,通过产供销一条龙,农商贸一体化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预期今年马铃薯产业集体经济收益达29万元。
“以前我们都是通过人力种植马铃薯,现在实行机械化种植了,村集体还给我们提供了免费技术指导,土质变好了,种出的洋芋味道好,价格也好。我的闲置土地流转给村上,同时还给村集体干活挣工资,增加了不少收入。”武家庄村农民郭守铎兴奋地说。
据介绍,龙泉乡武家庄村将重点细化“土蛋蛋”变“金蛋蛋”的强村富民路径,持续强化产业链的深加工、品牌化,推动马铃薯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全链增值转型。(梁小岗)
编辑:王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