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返回首页

陇原风采 >

榆中县小康营乡:绿笔绘新卷 花韵染龛谷

发布时间:2025-04-25 13:54:25

  春风掠过黄土塬,榆中县小康营乡以“一路一树 一树一景”为生态画笔,在沟壑梁峁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今年以来,小康营乡紧扣“龛谷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目标,创新推行“树下栽花、花下植绿”立体绿化模式,发动干部群众6300余人次,种植云杉、金叶榆、山杏、海棠等苗木5.6万株,栽植玫瑰、八瓣梅、蜀葵、百日草等乡土经济树种50.17万株,打造出15公里生态廊道、30亩花海,让昔日的黄土坡披上锦绣新装。

发动群众在深沟子村栽植花海

  科学谋划布全局,绘好施工建设图。小康营乡党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对全乡新一轮绿化美化工作进行统筹谋划,明确推进工作的时间节点、重点任务,大力抓好动员部署,全流程保障乡村绿化工作顺利推进。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摸查辖区边角地、闲置地情况,围绕“五边”“四旁”和“四小园”建设,摸清“在哪里种树”、谋实“种什么树”、明确“种多少树”。以村民小组长会议、乡贤座谈会等方式,商讨制定村庄绿化美化工作计划和示意图。通过广泛听民声、汇民智,盘点土地资源,破解绿化难题。

发动群众在浪街村城门前栽植玫瑰

  三级联动破难题,全民共建焕新颜。坚持“串点连线成片”,将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房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风貌提升、乡村民宿发展等有机融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绿美示范点建设,推动乡村因绿而美、因绿而兴、因绿而富。建立“班子成员包示范带、科级干部包村社、村干部包农户”三级责任体系,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专项行动,累计拆除残垣断壁257处,腾退绿化空间3.2万平方米。创新“微改造”理念,以村为单位,引导群众从庭院美化做起,利用废弃石磨、青砖、树桩等打造特色小花园230余处,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自发植树护绿,利用非耕地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在“五边”“四旁”栽植梨、桃、枣、苹果等经济林木,将乡村“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深沟子村巧借“两山夹一道”地势,种植1.8万株爬山虎构筑“绿幕长廊”;徐家峡村打造2公里玫瑰大道,配套建设彩虹漫行步道;积极与县林草局对接,在浪街村开展2025年党政军机关义务植树活动,种植金叶榆、云杉、山杏1100余株,浪街村将林下空间转化为露营经济区,真正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同时,小康营乡积极联系争取省林草局等联建共建单位的支持,统筹企业、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工作,在徐家峡村建设打造“乡贤林”“省林草局援建林”“民族团结林”“巾帼林”等主题林。

徐家峡村开展植树活动

  科技赋能强管护,产旅融合促振兴。小康营乡构建“党建引领、全域推动、常态长效”的绿美乡村建设机制,努力做到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建立“村到社、社到户、户到人”网格化管护长效机制,将乡村绿化管护工作纳入135个网格进行管理,形成覆盖全乡17个行政村的网格管护体系,常态化对苗木做好浇水施肥、修剪整形、虫害防治等工作。采取“村供树苗+群众自种”模式,免费为群众发放树苗,并安排种植技术员开展种植指导,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自主栽种树木,扮靓家门口“四小园”生态空间,激发群众参与乡村绿化的主人翁意识。此外,小康营乡结合“积分制”“村规民约”等制度,将植绿护绿纳入积分制内容,以积分兑换实物或服务的方式,把绿化管护由“任务”变为“奖励”,既节约了管理成本,又提升了管护效能。建成后的花海将串联徐家峡、浪街、洪亮营等8个特色村落,形成全季旅游“龛谷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我们要让每棵树都成为风景,每朵花都带来效益。”小康营乡主要负责人表示。 

发动群众在园小路沿线植树栽花

  据介绍,小康营乡将持续开展栽花植绿行动,力争每一个行政村打造一条绿色长廊、营造一片风景林、栽植一片花海,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人居生态环境,营造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同时,深化“绿化+文化+产业”融合模式,拓展生态研学、特色民宿、康养旅游等新业态,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走稳绿色振兴路。(李娟)

 

编辑:王新强

来源:榆中县委宣传部